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试卷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来源:时间:2017-01-21 09:46:04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思考·领悟 D.发现·创新
2.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想北平》 鲁迅《祝福》
B.萧红《呼兰河传》铁凝《哦,香雪》贾平凹《秦腔》
C.费孝通《乡土本色》 张承志《汉家寨》汪曾祺《葡萄月令》
D.史铁生《我与地坛》 沈从文《边城》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某教材在每个修模块中均有四个写作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个栏目。对该写作部分的实施建议分析恰当的是()
A.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B.学生认真完成“写作练习”中的所有题目即可
C.利用四周时间集中完成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D.根据模块内容,抛开教材,重新设计写作专题
4.教学《师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师”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将“理解诗歌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列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楚
C.教师认为理解古诗词内容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D.教师认为理解诗歌内容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6.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随即说:“我特别欣赏你读的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感觉到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该教师评语发挥的功能是()
A.检查B.激励
C.甄别D.诊断
7.教师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柜”,放置各种读物,并定期为学生推荐热点图书,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是()
A.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B.学会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C.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D.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8.教学《故都的秋》,学生赏析“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一句,说道:“蝉声让人感到悲凉中的悲凉,突出了秋的静。”教师随即补充对“蝉”这个意象的理解,并引用了骆宾王、柳永等人的相关诗句。对该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B.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品的内容
C.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
D.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层意义
9.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鉴赏教材中的课文旁批,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是()
A.重视学生的学习预习,引导其评价该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B.重视学生形成分析判断、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C.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提高探究能力
D.重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0.某选修教材编排有“春秋笔法”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晋灵公不君》中的“赵盾弑君”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相关内容,完成对“据实守礼,秉笔直书”这一“春秋笔法”的学习。该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B.有效利用单元中补充的阅读材料
C.整合单元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
D.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言”统一
11.阅读《赤壁之战》教学案例片段,按要求答题。
学习《赤壁之战》,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些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课堂气氛马上紧张起来。教师微微一笑,说:“你说得对,曹操不会开总结会,但他回去之后会不会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就说说他反省的内容,好不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学生“唱反调”,教师回避方能保证教学过程顺畅
B.教师化解了“无法预约的尴尬”,成功转换了课堂氛围
C.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对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D.教师的教学机智源于对自身错误的正确态度和对学生的尊重
12.阅读《雨巷》的课后练习,按照要求答题。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李商隐《代赠》、李璟《浣溪沙》、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对上述练习题设计意图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象力
C.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
D.探究“丁香”这一意象,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课题研究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某校开展“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课题研究,组织了“名著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文学作品,静心阅读思考;与省、市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听取专家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沙龙”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经脸。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
B.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
C.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
D.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4.阅读写作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一节写作审题指导课后,教师提问学生,请学生回答“哪位同学的审题思考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学生说忘了,想不起来了;有学生能说出哪位同学,但不能说出该生的审题思考的具体表现。教师课后做了反思,调整教学思路后,又上了一节课。课后提问学生,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在审题思考上的学习收获。两位同学在审题思考方面有突出表现,回答如下:
生1:他给想象限定了一个空间,不是胡乱的想象,主要说的是对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想象。
生2:应该说他的想法更进了一步,别人的认识都是说想象,但没有说到好与坏的问题,而他谈到了想象的好与坏。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第一次课,学生不能回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无效
B.第二次课,学生的回答显现出他们对审题思考过程的认识
C.第一次课,教师想达成的目标与学生实际达成的目标有差距
D.第二次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15.阅读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电影《阿Q正传》与课文《阿Q正传》只有情节上的相似或相同,我们学课文《阿Q正传》是学《阿Q正传》的文学要素与表现,学它的语言,学它的结构,学它的叙事方式和手段。这些内容,在电影《阿Q正传》中都学不到。同样,我们学《明湖居听书》,不是学评书,而是学怎么描绘“评书”这个事,学习课文如何传神地描绘了一段评书,感受这段评书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放一段评书给学生听,对学生学好《明湖居听书》这篇课文不能说是一点用都没有,但至少是没有大的作用。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多媒体资源不能为课文的阅读与鉴赏提供帮助
B.多媒体资源不能为教学提供方便和丰富的素材
C.多媒体资源不能取代课文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
D.多媒体资源不能为创造教学情境提供便捷手段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5分,第21小题15分,共40分)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
生:“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这两句都与色彩有关。“泥黑”一词表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饱受风吹日晒,比较容易理解。而“紫色的灵魂”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灵魂是很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而且,为什么会是紫色的呢?
师:(板书:呈给你色的灵魂)不同色彩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会唤起多方面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使读者理解、感悟蕴涵于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请大家结合诗人对大堰河的介绍,展开想象,完成这个练习。
生1:我会写成“呈给你蓝色的灵魂”,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的广博,这正如大堰河给予我的博大无私的母爱。
生2:我会写成“呈给你白色的灵魂”,白色是为圣洁单纯的色彩,大堰河视我如己出,待我如亲生儿子,白色象征着大堰河纯洁无瑕的心灵、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给予我的神圣纯洁的母爱。
生3:我会写成“呈给你红色的灵魂”,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大堰河把我从嗷嗷待哺的娃娃养育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童,我的每一声哭,每一次笑,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牵扯着她的心,这期间,她要付出多少心血呀。
生4:我会写成“呈给你黄色的灵魂”,黄色耀眼、醒目,是阳光的色彩,给人暖暖的感觉,大堰河就是太阳,而我是一株小草,我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不是有一句诗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吗?
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对色彩的感觉也很敏锐。作者为什么写成紫色的灵魂呢?结合大堰河的身世来思考。
(生讨论)
生5:紫色不像红色那么抢眼,它深沉,不显眼,不张扬,但又给人高贵的感觉,就像大堰河,她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正式的名字,是个童养媳,但她一样拥有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和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生6:平常我们说“紫气东来”,在人们心里,“紫”应该代表一种美好。作者是赞美大堰河心地美好善良。
师:同学们说的各有道理,在这句话里,作者把对大堰河的情感巧妙地借助色彩表达出来,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去体味、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比“高贵的灵魂”或“伟大的灵魂”要含蓄典雅得多。其实,如果同学们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火红的青春,灰色的回忆……
(生纷纷应和:金色的童年、粉红色的回忆、绿色的梦幻、黑色的陷阱等)
师:对,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从今天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的魅力。今后,同学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展开联想,仔细体味作者蕴涵其中的丰富细致的情感。
\[问题\]
16.结合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哪些阅读教学理念。(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相处
①高一了,在父母的双重威力下,我不得已住了校。其实我本不愿住校的。在家多好,有空调,有电视,有一大堆零食,重要的是有老爸老妈温暖的笑脸。我呢,也可以安心地当一个小霸王。可是一旦住了校,这些就全没了。
②但是,无论我怎样反时,终还是得住校。于是,我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了温暖的家。
③走进学校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冰冷的木板床和舍友陌生的笑脸。我趾高气扬地走进去,对站在门口扛着许多行李的老爸老妈挥挥手,让他们放下东西赶紧回去。他们对视一眼,又嘱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才在我不耐烦地催促中离去。这一幕被我那五个新室友全看在眼里,我发现她们的笑容似乎都变得有些僵滞了。一个梳马尾辫的高个女孩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哪有这样对爸爸妈妈说话的,你很没礼貌呢。”我冷哼一声,不理她,她却又道:“我叫小晋,睡你下铺,以后请多关照。”我不耐烦地横她一眼,还是不答话,于是她只好讪讪走开了。
④我发现跟我住一个宿舍的这帮女生真是要多烦有多烦。夜自习时问题的讨论震得天花板都乱颤,我常常狠狠地把书往桌上一摔,怒喝一声:“都别吵了,还说!让不让人看书啊!”她们会诧异地望着我,然后都知趣地闭了嘴。洗漱时管我借香皂,我从来不借,感冒时问我有没有纸巾,我看也不看就说没有。渐渐地,我发现大家对我似乎越来越冷淡了。一开始我并不在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凭她们几个,又能奈我何?
⑤后来有一次气温突然下降,没带御寒衣服的我在宿舍里冻得瑟瑟发抖。室友们“幸灾乐祸”地看了看我,说句“真冷啊”就各自去穿她们的厚毛衣了。我气得满脸通红,拍按而起大骂道:“有那么好笑么?你们这些没人性的女人!”小晋冷笑着应道:“哎哟,是谁每天装得跟黄世仁似的?”说完她们便哄堂大笑起来。我顿时备感伤心,跑进厕所一个人号啕大哭起来。过了好一阵子,小晋走进来在我身上披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我不解地看她,她却微笑道:“慢慢来吧,小公主,要学会怎样和大家相处!”
⑥那一刻我的心融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于是抱住小晋哭得更加嗜意。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恶劣啊!相处就是要宽容、理解、以心比心,而我却……不管怎么说,我终于明白了,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和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⑦现在,我经过努力,已经学会怎样和室友们好好相处了。
⑧相处,真是一件说它难它就难,说它简单它就简单的奇妙事物。
\[问题\]
17.请从⑤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5分)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5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19~21题。
李密《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课文介绍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三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20.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课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的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