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密押卷七

时间:2016-05-12 15:56:31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成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C。专家解析: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D。专家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答案】C。专家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答案】B。

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答案】C。专家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6.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其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规范文化

C.学校行为文化

D.学校精神文件

【答案】D。

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

A.可行性

B.衔接性

C.实践性

D.普及性

【答案】D。专家解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应该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体现出普及性。

8.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设计教学活动

B.开展各种活动

C.帮助学生成长

D.社会角色学习

【答案】C。

9.把对班级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C。

10.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答案】B。专家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所谓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1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答案】B。专家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

1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B.卢梭

C.孟禄

D.勒图尔诺

【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13.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答案】A。

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D。专家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5.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  )提出的。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阿特金森

【答案】B。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

【答案要点】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佳的发展状态。所以,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的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4.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1)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

(2)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5.简述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答案要点】(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题

1.印度发现的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l7岁时,她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分析:为什么卡马拉在回到人类社会的九年里教育训练效果会这么差?

【答案要点】主要是错过了关键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

2.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1年年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如何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答案要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3)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它是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