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6月5日)

时间:2016-06-05 14:36:14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3.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4.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性

5.(   )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弗洛伊德

6.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思维单一性的矛盾

D.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   )

A.直观认识     B.初步认识

C.认识         D.掌握

9.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

A.识字与写字目标    B.阅读目标

C.写作目标          D.语法目标

10.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她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她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她靠近笼中的猫;后让她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特定性训练     D.强化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2.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到,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声响了,准备的PPT还没有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都没听清,而且有的PPT背景上浅色字很模糊。”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解析】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C【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3.D【解析】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D项属于计划策略。

4.A【解析】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5.B【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6.D【解析】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典型示例。

8.B【解析】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初步认识。

9.D【解析】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0.B【解析】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①林老师上课时准备了PPT、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并将这些教具一起呈现。教具的呈现顺序没有安排好,致使学生的观察目标不明确,注意力被分散。②林老师在播放PPT时,只是不停的往下翻看,并没有适时地用言语向学生进行讲解,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③刺激的强度律表明,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如本材料中的青蛙标本、PPT等)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而林老师准备的青蛙标本过小、PPT课件上的字体颜色太浅,使学生不能清楚的感知到所要学的内容。

(2)本材料中,林老师只使用了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没有适时做出讲解,即没有与言语直观相结合,没有利用词与形象的配合。另外,林老师准备的PPT背景上的浅色字很模糊,不符合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没有突出所讲内容的特点,导致知识直观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林老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是自己单独呈现各种直观方式,没有及时跟学生沟通反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因此,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