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试卷(十二)

时间:2018-09-19 16:10:24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2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
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
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常考)
A. 直观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悬念导入
2.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
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 内在强化 B. 负强化
C. 替代强化 D. 无意强化
3.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
的气质类型属于( )(易混)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4. 第一本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5.“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
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 华生 B. 洛克
C. 柯尔伯格 D. 皮亚杰
6.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内部动力
7.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 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9. 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 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 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 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0. 学习活动中稳定、可靠、持久的推动力是( )(常考)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1.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2.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 美育 B. 劳动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 D. 美育、劳动教育
1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常考)
A. 说服教育法 B. 锻炼法
C. 陶冶法 D. 榜样法
14. 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 成就动机理论 B.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 成绩结构理论 D. 强化理论
15.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 四书五经 B. 六艺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技能
16. 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 因材施教 B. 遵循自然
C. 教学做合一 D. 官能训练
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18.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9.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权威水平
2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抽象材料忘得慢 D. 动作技能忘得快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2.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3. 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4.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读《找骆驼》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问题: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
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
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
(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
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快速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
时,教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个学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学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
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
人都打他一拳。”
问题:请运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有关理论对以上材料进行简单评析。(20分)
2.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保护大熊猫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
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者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句话来表达申遗的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 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
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
用水,那么,地球上的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
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
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真是一位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
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
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
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
声,气氛热烈)
问题: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30分)
请为下文《再见了,亲人》设计一份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
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
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
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
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
胜了那次狙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
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
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
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
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
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
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
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
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
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
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
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
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地去挖,不想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
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
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
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012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试卷(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堂直观导入的内涵。

2.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

3.A【解析】(1)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 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2)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3)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4)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4.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5.A【解析】略。

6.C【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 前提。

7.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8.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9.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0.B【解析】奥苏伯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重要、稳定的动机。

11.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坏的矛盾心理。

12.D【解析】略。

14. 1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14.B【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动机强度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15.B【解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6.C【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 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悉。

17.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高理想。

18.A【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性(中心化)特点的体现。

19.B【解析】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20.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2)全民性;(3)义务性;(4)全面性;

5)活动性;(6)趣味性;(7)启蒙性。

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1)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2)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③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⑤小组辅导。

3.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2)说理法;(3)目标管理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9)心理暗示法;(10)自我管理法。

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

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7)作业处理;(8)板书设计及教具。

教案设计的步骤:(1)研读课程标准;(2)分析处理教材;(3)确定教学目标;(4)了解教学情境;(5)选择教学方法;(6)准备教学媒体;(7)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的要求:(1)科学规范;(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 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2)选择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对文本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该说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引导学生探究中,出乎意料,出现了生成。这是很自然,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它说明小学生虽阅世不深,但知识面正在不断的拓展,他们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感恩心切,纯朴可爱,对“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坏蛋”恨不得“打他一拳”。

3)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年幼易冲动,有些人还不知采用怎样的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有待于教师正确的引导,故在学生出现对“忘恩负义”者及“坏蛋商人”要“打他一拳”以示打抱不平时,老师应该问:采取这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文中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回到正确的处理问题上来,回到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来,从而实现情感熏陶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以充分的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的不够巧妙。

2)此案例的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时刻在运用自己的评价激励,唤醒、鼓励着学生的学习、进步。

3)这位老师已娴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会贯通。教师从语势上、表达方式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 当代朱自清!”随意的评价、赞美,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知道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的真好,写得真好”评价的准,更有指向性。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得有滋有味。

3)理解“亲人”是双向的。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5)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法学法】

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情感朗读法,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宜用情感朗读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题,营造氛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再见了, 亲人”这动情的字眼是1958 10 月的一天,我们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发自肺腑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放课件)志愿军手拉着朝鲜人民的手,深情地说—生:“再见了,亲人!”师:火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从窗口探出头,挥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渐渐远去了,志愿军战士仍大声喊着

—生“:再见了,亲人!”

(二)走进课文,品读课文

1.教给学法,理清线索。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听老师朗读课文。

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具体回忆了大娘哪几件往事?除此以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范读)

生:这一段具体回忆了大娘两件往事。(板书:回忆)师:你是从什么词语判断出来的?

生:我从“ 记得”“ 还记得”两个词语判断出来的。

师:说得对。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两件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每件事。(生读)

生:第一件事是——(生照书读出第一件事)师:谁能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顺序

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生: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师:第二件事大家一定能说好了。

生: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孙。(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孙)

师:这两件事中,哪些句子和词语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为什么?请你找出来做好记号。

(生读划)(生讲有关句子)

生:我认为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的词语有: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到,这说明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的,她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生:还有雪中送炭也能说明。(板书:雪中送炭)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

“:雪中”指的什么情景?“炭”指什么?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在课文里“雪中”指的是志愿军饿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两夜“,炭”指打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在这篇课文里,“雪中”指的是?(生读有关内容)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词语?

生:从“背进、丢下、唯一”几个词也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因为在危险的时候,大娘首先先想到的是志愿军的安全,而不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她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唯一的亲人。

“:唯一”是什么意思?生:只有一个,仅有的。

师:大娘连自己唯一的亲人都可舍弃而救志愿军,这正说明了,大娘待志愿军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娘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段除了回忆两件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的开头写志愿军叫大娘不要送了。(板书:劝慰)后一句是再次说明志愿军永远不会忘记大娘的情谊。

师:这是对大娘的高度赞扬。(板书:赞扬)请你们想象告别时的情景,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

生:这两部分内容要用亲切、劝慰的语气,怀着无比感激的感情读。

师: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谁能改成陈述句?哪种句式好?

生:后一句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反问句好,表达的感情强烈。

师:那么这一句应该如何读呢?

生:应该用赞扬的语气怀着无比激动的感情读。

师:谁来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读?生:(读略)

师:如果把文章开头读得轻缓些,“不,永远不会!”读得深沉有力些,把“多少、山、海、怎么会”读成重音,就更能表达感情了,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师带读)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过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呼应,后的反问句回答了前面设问句。

师:哪一句是中心句呢?生:设问句是中心句。

师:你说得对。(指板书)这一段是按“劝慰、回忆、赞扬”三个层次来写的,说明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现在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段的学习方法。(师生共议,师归纳并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的内容是:(1)找出“回忆”部分,扣住词句理解;(2)划分每段层次,把握段落中心;(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内在感情。

2.试用学法,理解重点。

师:课文的第二段在写法和结构上与第一段基本相同,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二段。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什么往事?概括讲出来。哪些词语能说明她们母女爱志愿军?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找出中心句。

请大家读读、想想、议议、划划。(生学,师巡视)师:请大家谈谈学习收获。

生: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一件往事,为救老王,妈妈牺牲。(板书:救老王牺牲妈妈)

生:我觉得这些词语能说明小金花母女爱志愿军:故意、引出、钻进、解开、救出同归于尽。

生:我理解“同归于尽”的意思,是“一同走向毁灭或死亡”。

师: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一同走向死亡了吗?生:小金花妈妈牺牲了,敌人死亡了。

师:这就准确了,你们又是如何理解小金花性格刚强的呢?

生:刚强指的是坚强、不怕困难,不向恶势力屈服。课文里是说小金花妈妈牺牲后,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可是小金花没有哭,只是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她非常刚强。

师:小金花想不想哭?你怎么知道的?

生:小金花想哭,从嘴角抽动两下,就是要哭了,以后没哭是她忍住了。

师:为什么?

生:这时她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压倒了自己悲痛的心情,所以忍住了眼泪。

师:那她今天为什么要哭?岂不是不刚强了?生:不是,这一次是送别志愿军。她爱志愿军,

舍不得亲人志愿军离去,所以哭了,不能说不刚强。(板书:刚强)

师:你说得真好,(指小黑板上学习方法)谁还读懂了哪些内容?

生:这一段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到: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是劝慰小金花。

第二层到: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回忆一件往事。第三层赞扬小金花刚强。

生:我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略)。

生: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你们朗读的情况,看看是否读懂了,读得有感情。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出有关的内容。

师:看,小金花也来了!她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今天怎么落泪了呢?快让我们去劝劝她她—— 生:(读出相关内容)

师:小金花和她妈妈救老王,这件事的起因是—— 生:(读)

师:经过是——生:(读)师:结果是——生:(读)

师:听到这个消息,小金花的表现是—— 生:(读)

师:小金花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赞扬——生:

(读完)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金花母女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小金花母女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掌握学法,独立自学。

师:同学们已经能在老师帮助下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二段,下面要求你们独立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生自学,师巡视)

请你们交流自学结果。

生:我读懂了“回忆”部分,从“那是1952 年的春天”可以看出这是回忆的开始。回忆了一件事:挖野菜炸断双腿。(板书:挖野菜炸伤双腿)

生:这一段能反映大嫂爱志愿军的词是:代价。代价原来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付出的物力和精力,这里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双腿”。(板书:付出代价)

生:这一段也可以分为三层。(略)

生:我会将后一句改为陈述句。(略)

生: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生:我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师:这一段又使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一段使我明白了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嫂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回扣课题,理解亲人的双向性

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生:因为他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师:那么,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呢?生:(略)

师:我们再读课题,你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四)感受话别,感受友谊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那难忘的告别场面,感受一下中朝人民那令人动容的话别吧!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