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6月10日)

时间:2018-06-10 08:48:57责任编辑:shanxiang001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幼儿园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备考推荐:2018年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招聘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所有因素中,(  )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大。 
A.言语暗示 
B.情绪唤醒 
C.个人成败经验 
D.替代经验 
2.(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3.(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A.诱因 
B.学习需要 
C.压力 
D.外部奖励 
4.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  )。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和评价 
D.分解问题 
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游戏是幼儿的(  )。 
A.自发学习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C.自我学习 
D.有目的性的学习 
7.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 
8.儿童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9.(  ),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A.6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D.11个月左右 
10.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安斯沃斯设计的“陌生情景”实验是研究学前儿童分离焦虑、陌生焦虑的经典实验,他把儿童的依恋分为(      )三种模式。
A. 焦虑—回避型依恋
B. 安全型依恋
C. 焦虑—抗拒型依恋
D. 逃避型依恋
12.通过听听、唱唱、动动、玩玩的趣味活动来增强儿童的节奏感,促进儿童动作协调性的发展,从而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的(      )
A. 趣味性
B. 游戏性
C. 形象性
D. 感染性
13.“多通道参与”的基本形式有(      )
A. 视觉辅助材料参与
B. 动作辅助材料参与
C. 言语辅助材料参与
D. 表情辅助材料参与
14.持“感官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      )
A. 德克罗利
B. 卢梭
C. 罗恩菲而德
D. 蒙台梭利
1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类别是(       )
A. 学说普通话
B. 谈话和讲述
C. 早期阅读
D. 欣赏文学作品
三、判断题
16.有别于探索行为,孩子以损害财物为乐,这种行为属于破坏性行为。(      )
17.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对儿童进行选拔、排名。(      )
18.要使教育能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由”机制很重要。(      )
19.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
20.幼儿自发地游戏会扰乱教师的正常教学计划,应该加以限制。(      )
四、名词解释
21.思维


 
22.遗传素质


23.学习 



五、简答题
24.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25.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主要区别。






六、论述题
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她选了三位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就问李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
对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论述。








七、案例分析题
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故选C。 
2.D【解析】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故选D。 
3.B【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故选B。
4.A【解析】基克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故选A。 
5.C【解析】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故选C。 
6.A【解析】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从这三个特点可以得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学习。故选A。 
7.B【解析】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故选B。 
8.D【解析】儿童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称作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故选D。 
9.B【解析】8个月左右,幼儿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认为是意志行动的萌芽。这时幼儿能够坚持指向一个目标,并且用一定努力去排除障碍。例如,幼儿看见了一件物体,因隔着一个坐垫而拿不到手,这时,他会用一定努力去挪开那个坐垫,把东西拿到手。这种动作明显是作为方法或手段而出现的。故选B。 
10.B【解析】个性具有独特性、整体性及稳定性的特征。其中个性的整体性,是指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即在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正是个性整体性的体现。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解析】安斯沃斯把儿童的依恋分为性质不同的三种模式:焦虑—回避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焦虑—抗拒型依恋。
12.AB【解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游戏性直接地体现在“音乐游戏”上。音乐游戏是借用游戏的形式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一种音乐活动,它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无论是侧重于创造和表现的歌舞游戏,还是侧重于情节、角色的表演游戏,或侧重于音乐要素分辨能力的听辨反应游戏,都能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的趣味活动中增强儿童的节奏感,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儿童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同时又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
13.ABC【解析】“多通道参与”的基本形式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
14.AD【解析】欧洲新教育的代表人物比利时的德克罗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对儿童美术教育都持“感官教育论”的态度。
15.ABCD【解析】略。
三、判断题
16.√【解析】对于破坏行为的孩子,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否则孩子会对各种物品、甚至是人造成危害。
17.×【解析】严禁对儿童进行选拔和排名等活动。
18.√【解析】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教师只有尊重幼儿游戏的自由,才能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
19.×【解析】略。
20.×【解析】幼儿的自发游戏是幼儿的权利,适当的自发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名词解释
【解析】
2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2.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23.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解析】
24.(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根据外部行为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从笼统的评价到细致的评价;
(4)从片面性的评价到较全面性的评价;
(5)从过高评价自己到谦虚评价。
25.(1)主导活动方面;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3)师生关系;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5)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解析】本案例中,幼儿教师没有理解游戏的特点,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了这次教学游戏。在这过程中,游戏死板、被动,没有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的特征包括: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是由成人控制。
(2)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由于在游戏中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标,并不追求某一结果,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取得成功。
(4)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相比,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开展的,用幼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的,是“装”的,不是真的。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要做到: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本案例中,幼儿说:“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没有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以间接指导为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本案例中,教师直接指定某几个幼儿扮演蝴蝶和花朵,扼杀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七、案例分析题
【解析】
小凯妈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以上材料是混淆现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是幼儿期的想象特点所致。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