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时间:2017-10-16 10:55:36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教育活动的中介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媒介 D. 教育过程
2.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  )提出来的。
A. 陶行知 B. 梁启超
C. 蔡元培 D. 陈鹤琴
3. 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
A. 政治功能 B. 人口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洛克 B. 爱尔维修
C. 康德 D. 高尔顿
5. (  )是国家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A. 教育政策 B. 教育方针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6.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这是(  )推崇的教育理想。
A. 非制度化教育 B. 制度化教育
C. 形式化教育 D. 非形式化教育
7.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师(  )
A. “怎么教” B. “开哪些课”
C. “教什么” D. “怎么培养人”
8.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陶冶教育法
C. 榜样示范法 D. 实际锻炼法
9. 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  )多元化。
A. 评价主体 B. 评价方式
C. 评价标准 D. 评价原则
10. 有关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B.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
C.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D.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11. 需要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称为(  )
A. 再认 B. 回忆 C. 追忆 D. 提取
12. 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  )是视觉中枢。
A. 顶叶 B. 颞叶 C. 额叶 D. 枕叶
13. 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依赖性
14. 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们会自觉、主动地去图书馆或者教室学习。这是动机的(  )功能在起作用。
A. 激活 B. 指向 C. 维持 D. 调节
15.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是(  )
A. 动作表象 B. 图像表象
C. 符号表象 D. 情感表象
16. “钢笔”这个概念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
A. 析取概念 B. 抽象概念
C. 合取概念 D. 具体概念
17. “千手观音”的形象运用了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
A. 黏合 B. 夸张 C. 拟人化 D. 典型化
18. 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  )
A. 0.6~0.7 B. 0.5~0.6
C. 0.4~0.5 D. 0.3~0.4
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的是(  )
A. 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 积累要的知识经验
D.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0. 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
A. 群体气氛 B. 群体压力
C. 群体凝聚力 D. 群体规范
21. 数学课上,教师教授“对称”这一概念时,采用了三种方式: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称”的意义;从一些图形中分别找出线对称和点对称图形;利用线对称和点对称的原理,在方格内设计美术字。该教师的做法旨在培养学生的(  )
A. 多元智能 B. 身体—动觉智能
C. 空间智能 D. 音乐智能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2.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3. 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4.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3.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 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2. 小明努力学习,遇到不会的数学题问老师,老师想到一种新思路便讲解给小明,但小明仍不会。老师讲两遍后小明仍未听懂,老师就说:“那你把答案记住就行了”。
请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老师的行为。(3分)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1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2. D【解析】略。
3. 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4. D【解析】“教育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5.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方针的概念。
6. A【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7. C【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规定以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培养新一代,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 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的描述正是这一德育方法的典型表现。
9. C【解析】分层次考试即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层次的考试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体现了评价标准的不同,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10. B【解析】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主要有:(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11. 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追忆的概念。
12. D【解析】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13. D【解析】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14. B【解析】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15. D【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16. C【解析】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7. B【解析】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18. A【解析】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0.6~0.7,在中学阶段为0.5~0.6,在大学阶段为0.4~0.5。
19. C【解析】积累要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20. D【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21. A【解析】“用自己的话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力,“从一些图形中分别找出线对称和点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因此,本题选A项。
二、辨析题
1.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辨别出善恶美丑,这属于品德认识,而非品德情感。
2.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因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须是教师。学校教师之外的其他机构人员,可以参与和协助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工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可以而且常常是专家,但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则须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否则,“校本课程”是很难真正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事实上,依靠少数专家去为一所一所的具体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
3.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显然,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但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4.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联结—试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联结—试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来说,简单的、主体已有经验可循的问题解决,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过程,方能产生顿悟。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 (1)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2)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有助于人口迁移。
3. (1)联系:①性格与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②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2)区别:①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4. (1)面向全体学生;(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发挥学生主体性;(5)个别对待学生;(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材料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该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测试。通过这种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须找准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 (1)材料中老师将想到的一种新的解题思路讲解给小明,小明在听了两遍之后还未听懂的情况下,老师就让小明把答案记住。老师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原则中的以下内容:①主体性原则,指学习策略教学中应该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给小明讲解自己的新解题思路,而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②内化性原则,指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仅仅是讲解自己的新思路,而没有给小明练习时间,因此小明不能够将其讲解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③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老师要针对小明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类型,帮助他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对其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④生成性原则,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老师在讲解自己的思路之后没有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因而才导致小明听了多次以后仍未听懂。
(2)如果我是教师,我会依据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和讲授,先教授小明解题的一般的方法,在他掌握一般的方法之后再教授新颖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小明真正掌握和理解题目的内涵。同时,我会给小明充分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他将新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