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时间:2017-09-27 11:58:09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
2.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中。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中庸》
3.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学校教育
4.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教育社会化 D. 实质教育论
5. 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 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6.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 班主任工作 B. 学科教学
C. 品德教育 D. 教学管理
7.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后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给出了答案。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  )
A. 复述法 B. 呼应法
C. 悬念法 D. 比较法
8. 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我们一般把课程分为(  )
A.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 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9. 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 政治教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生存教育
10. 下列属于小学阶段课程特点的是(  )
①普及性 ②义务性 ③免费性 ④基础性 ⑤全民性 ⑥发展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④⑥
11.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 事实说服 B. 理论说服
C. 直接说服 D. 间接说服
12. (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A. 班级目标管理 B. 班级平行管理
C. 班级民主管理 D. 班级常规管理
13. (  )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A. 丹瑟洛 B. 迈克卡
C. 皮连生 D. 沃克斯福德
14. 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认知策略的学习
C. 接受学习 D. 行为规范的学习
1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
A. 目的性较差 B. 缺乏精确性
C. 缺乏顺序性 D. 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16. 智力以(  )为。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记忆力 D. 思维力
17.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 形式训练说 B. 经验泛化说
C. 相同要素说 D. 关系转换说
18. 人们在原先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是(  )
A. 迁移 B. 变式
C. 定势 D. 原型启发
19. 思维反映的是(  )
A. 过去的经验 B.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 人的愿望
20. 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  )是视觉中枢。
A. 顶叶 B. 颞叶
C. 额叶 D. 枕叶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2. 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

 

3. 简述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像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2. 小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忽视的对象。有一天上语文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飞机投向空中。语文老师当场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
(1)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5分)
(2)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语文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效果。(8分)
(3)请你用其他的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7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下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阅读后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E:\新排版\资格证试卷\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卷\b-12.tif>
(1)对教材做出简要分析。(10分)
(2)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0分)
(3)对“分一分”与“想一想”的内容作教学设计。(2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2. 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3. B【解析】略。
4. 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5. 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6. 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7. B【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
8. D【解析】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9. 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10. D【解析】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
11. 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 
12. 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级民主管理的概念。
13. B【解析】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14. D【解析】略。
15. D【解析】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表现如下: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缺乏精确性、缺乏深刻性。小学生的观察力缺乏深刻性的体现是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16. D【解析】略。
17. C【解析】相同要素说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所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
18. 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定势的概念。
19. 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0. D【解析】额叶有使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3. (1)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2)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3)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自我。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要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科任教师要在搞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协同班主任搞好学生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材料中的科任教师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完全归于班主任身上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2)班级民主管理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有效地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材料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属于以权力压制学生,缺乏民主意识,使学生难以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当中。
(3)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遵循教管结合的原则。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
2.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小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玩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2)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语文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是惩罚,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小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在本材料中,语文老师可以采用消退的方法来消除小李的不良行为。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材料中小李在课堂上叠纸飞机并把飞机投向空中,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也就是说,老师好的方法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从而抑制消极行为的出现。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它建立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很多四边形,在这些四边形中,有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有利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摒弃图形的非本质特性,掌握图形的本质特性。学生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质特性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②过程与方法:在对四边形分类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质特性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教学设计(略)。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