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六)

时间:2016-05-03 15:21:45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4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下列关于学校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A.高一以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期应以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修课

B.每门课的周课时应为偶数

C.高三下学期可以不开设体育、艺术等课程

D.学校只需排108个学分的修课程

4.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名字,但确认是认识的。这种认出儿时同伴的心理活动是()

A.重视B.保持

C.再认D.回忆

5.“藏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6.被毛泽东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是()

A.陶行知B.蔡元培

C.黄炎培D.杨贤江

7.下列属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8.被誉为“生命中枢”的是()

A.脊髓B.间脑

C.延髓D.小脑

9.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这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中的()阶段。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初级水平

10.根据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教师应该()

A.使教学活动符合认知加工过程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C.选择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D.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1.2003年,我国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正式启动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和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A.修选修 B.显性隐性

C.分科综合 D.学科活动

12.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等。这是思维的()

A.分析过程 B.具体化过程

C.分类过程 D.比较过程

13.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普莱尔B.奈塞尔

C.皮亚杰D.布鲁纳

14.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

C.多向性D.成员性

16.《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构的等级分为()

A.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B.优秀、及格、不及格

C.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D.优秀、合格、不合格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金纳B.加涅

C.奥苏贝尔D.桑代克

18.高考填报志愿时,小明既想选报这个专业,又想选报那个专业。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9.先学习的内容对后学习的内容有积极促进作用,这叫()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20.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D.掌握学习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和雅典教育。

2.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基督教的“原罪说”是典型的。

4.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5.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

6.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7.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

8.一名15岁的学生,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18岁,那么他的比率智商应该是。

9.现代教育评价倡导的是。

10.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广、成就大的一种方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2.人们看到月亮在动,云是静止的,属于知觉现象中的自主运动。()

3.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分配学生座位时,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6.隐性课程就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7.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对于培养思维品质很不利。()

8.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发展功能、矫正功能和诊断功能。()

9.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0.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有哪些?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简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将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李老师和张老师教初二四个班的语文。50多岁的李老师任教近30年,工作兢兢业业,对每篇精读课文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课堂、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考试成绩在四个班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他明显感到他的教学方法落伍了。

年轻的张老师初涉教坛,思想活跃,大量采用活动式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课本剧。但是很多学生不当回事,学生嘻嘻哈哈,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收获并不大。课后经常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与家长也有一些不满。

李老师和张老师都很困惑。

请运用课程理论与新课程原理分析。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短的时间内取得佳的效果。

2.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3.C【解析】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高三下学期应有一定的体育、艺术等课程开设。

4.C【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例如,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故地重游,处处有熟悉之感,就是再认现象。

5.C【解析】“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比喻教学中,要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B【解析】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7.B【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8.C【解析】低级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皮质下神经节等。其中,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9.A【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10.C【解析】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

11.A【解析】略。

12.A【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13.A【解析】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

14.C【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直是心理学的两大势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猛烈地冲击着在美国很有势力的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15.B【解析】题干描述的教学片段展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双向性。

16.D【解析】具体参见《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17.B【解析】略。

18.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19.A【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20.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

二、填空题

1.斯巴达教育

2.廖世承

3.内发论

4.提出假设

5.接受学习

6.教育方针

7.遗传(遗传素质)

8.120

9.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10.实验法

三、判断题

1.【解析】自主学习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担负学习的责任,并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

2.【解析】由于云的运动而使本来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印象,属于诱导运动。

3.√【解析】概念是在对表象进行加工、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4.√【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内容之一。

5.√【解析】略。

6.√【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隐性课程的内涵。

7.【解析】定势有消极作用,但是也有积极作用。

8.【解析】班级的个体化功能包括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和矫正功能。

9.√【解析】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即社会、知识、儿童。

10.【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2.(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3.(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

4.(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系统性原则。

5.(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一个得力的班集体非常重要,它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因此,建立一支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规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2.(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②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③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要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3)“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要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李老师的做法能在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获取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却不能完全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是向学生单向的‘培养’过程”,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科而不是人,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张老师的做法能够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带来教育价值,如果只为活动而活动,会极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师生互动层面,李老师完全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张老师则重点突出了这一点,二者的做法均有欠缺。并且,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是完全相反的,二者应相互结合、互取所长。

(2)新课程认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两位老师的做法均未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