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

时间:2017-07-19 11:21:11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2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略。
2.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 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 A【解析】略。
7. C【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8. C【解析】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9. D【解析】略。
10. B【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11. 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2. C【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吸引而不能专心听讲,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13. A【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14. B【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15. C【解析】陈鹏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
16. A【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17. C【解析】该生的表现与抑郁症的症状相符。
18. B【解析】系统脱敏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19. D【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 B【解析】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其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 D【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二、辨析题
22.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在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也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或“教”与“学”的现象,但是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相比,大的区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类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2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高。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
24.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习迁移可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正迁移),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负迁移),还可能不起作用(零迁移)。
25.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 (1)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内容: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7.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8. (1)丹瑟洛的分类。丹瑟洛认为学习活动是由多种内容紧密关联的活动构成的复杂活动系统,并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其中M代表情绪的调整和维持,U代表理解,R代表回忆,D代表消化和细述,E代表扩展,R代表复习和检查。
(2)沃克斯福德的分类。沃克斯福德认为学习策略包含五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①元认知策略,即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②情感策略,即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③社会策略,即用来促进学生之间合作的策略;④记忆与认知策略,即用来记忆与思考的策略;⑤补偿性策略,即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不足的策略。
(3)皮连生的分类。皮连生根据信息加工过程将学习策略分为:①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等;②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如复述、记笔记、组块等;③促进新信息内在联系的策略,如分析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④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如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⑤促进新信息长期保存的策略,如记忆术、提高加工水平等。
(4)张大均的分类。张大均则根据学校学习的不同环节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的策略。学习准备的策略包括制订学习计划的策略、学习心理准备的策略、课前预习的策略;课堂学习的策略包括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策略和听课策略;课后巩固的策略包括课后复习的策略、运用与反思的策略。
(5)迈克卡等人的分类。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29.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进行了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3)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1)青春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2)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她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3)①怀有自卑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②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③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