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试题答案

时间:2016-10-25 17:09:15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5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C。老师对学生进行侮辱,起绰号,是没有尊重学生的表现。

2、【解析】A。孔老师并没有用分数来衡量学生。

3、【解析】B。题干中该学科教师的做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同伴互助。

4、【解析】D。焦老师的做法提现了积极与同事合作的精神,有助于促进学校合作。

5、【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1条规定: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解析】B。该学校的做法是对学生个人财产的损害,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7、【解析】D。学校不能进行收容教养,也没有权利劝退和开除学籍,否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项是学校可以采取的办法。

8、【解析】C。《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9、【解析】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答案中C项“收容教养”属于治安处罚的范围。

10、【解析】B。《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11、【解析】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条规定: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12、【解析】C。《义务教育法》第56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3、【解析】C。宋老师创编了很多帮助学生识字的儿歌,体现了他教学的探索创新。

14、【解析】B。把坏学生的名单贴到墙上,是对学生的尊严的伤害,违背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15、【解析】D。素质教育的内涵阐述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16、【解析】A。可以采用排除法,BCD选项不符合题干,C项的尊重同事,如果改为尊重学生也可以。教师是不可以采用罚款的方式处理违纪的学生的,这也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17、【解析】B。太阳系是中八大行星中,体积大的是木星,体积小的是水星,地球排第5。

18、【解析】A。过多使用耳塞听音乐会导致听力下降,影响听力。

19、【解析】B。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解析】A。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主角是关羽。B是鲁智深,C和D 是武松。

21、【解析】B。离骚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抒情诗,不是爱情诗。

22、【解析】A。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23、【解析】C。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24、【解析】D。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自叙帖》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25、【解析】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6、【解析】D。在Word中,点击插入图片,插入图片后,双击图片,出现设置图片格式,其中,点击上方工具栏自动换行选项,出现“衬于文字上下方”等选项,青蛙是在文字的下方,所以选择D项。B项很明显图片是将文字覆盖了,看不到那块的文字。A项四周型,就是文字绕开了图片,在四周出现。

27、【解析】C。字符要先插入文本框才可以写入字符。

28、【解析】B。此题考查考生对逆否等价命题的把握。逆否等价命题公式为:P→Q -Q→-P

题干为“-理想→-意义”等价于“意义→理想”

A前推后:理想→意义;B后推前:意义¬→理想;C意义→-理想;D意义¬→理想,意义→-理想。所以答案为B。

29、【解析】B。根据推理翻译:爷爷的话应该为:住高楼→学习好;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可以推出:学习好→住高楼。所以小明的话应该为“那爷爷上学时一定没好好学习。所以爷爷没住上这样的高楼”,即B项。


二、材料分析题

30、【解析】

1、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1分)

2、马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下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认可和鼓励的。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4分)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3)学生是独特的人(4分)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具有自己的个体原因,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31、【解析】

材料中陈老师对小明进行教育的方法是正确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主要提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当其他同学怀疑小明并要搜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并没有鼓励同学们这样做,而是让同学们先上课。这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动员家长和班级对小明进行教育,终让小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这说明陈老师能够具备从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陈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32、【解析】。

(1)冰盖上的湖泊与普通湖泊的差别是:普通湖泊能够蓄满水,人们可以畅游其中;但是冰盖上的湖泊里的水体能够在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

(2)冰盖上的湖泊会产生的影响包括:第一,对冰盖向海洋迁移起到时间润滑作用,冰盖上的湖泊可以加速冰盖的溶解,导致海平面上升。第二,冰盖上的湖泊可以加速冰盖融化,湖泊的颜色与它们的深度有关。第三,提升冰流向大海的速度。

三、写作题

33、【解析】。

1、审题

(1)审文体—文体不限,建议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考场上以“议论文”为主。此处着重解析议论文。

(2)审题型—材料作文

(3)审要求—字数要求(800字及以上)

2、立意—确定文章的观点/中心思想

这则材料的中心观点的关键词比较容易“话语”。材料第一句为,后面几句都是对“话语”力量、魅力和影响力的阐述。写作时候从“话语”的积极力量着手思考。

3、选材

从阐述原因、举例子、正反论证、援引观点等方面进行搜索材料。

可以用一些至理名言和名人事例进行分析。比如同样是感人肺腑的爱国语言,陆游的、文天祥的、诸葛亮的都可以用;比如同样是有关爱情的语言,李商隐的、李清照的、徐志摩的、舒婷的、顾城等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当然,也可以采用演讲的经典事例进行论证分析,比如乔布斯、马丁路德金、美国的力克等。更可以选取感动中国的很多经典事例分析论证。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论证”,即所选取材料和论点“语言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言的温暖感人。

当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也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语言的温暖感人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

4、布局:简单说下议论文的结构

可以从标题、引论(开头段落)、本论(中间部分)、结论(结尾段)入手写作。

标题,只要是围绕“语言力量”的就行。比如“一寸语言一寸金”,“守护初心,守护精神家园”、“语言决定一切”,“语言就是力量”、“语言的金字塔”、“彰显本色,挥洒语言之极”等可以。

开头段落可以采用比喻排比式、设置悬念式、巧用题记式、名言警句式等。

本论部分是作文的部分,主要通过举例、假设、对比、条件、因果、比喻等多种方式论述文章的观点。采用“分论点1(观点+例子+阐释);分论点2(观点+例子+阐释);分论点3(观点+实际+阐释)”的结构模式。

结尾可以采用点睛式、照应式(呼应标题、首尾照应)、引用式等进行写作。

5、表达:恰当应用修辞让自己的语言亮起来。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